亚州免费在线播放_亚洲成年网在线观看黄_免费一级毛毛片_午夜高清无码性爱视频

首頁 > 新聞 > 綜合 > 船界人物 > 正文

徐芑南:“蛟龍”號總設計師人生
2012-06-12 16:20:20   來源:中國科學報    編輯:國際船舶網(wǎng)   我有話要說

克服技術難題,打造中國蛟龍

“下五洋捉鱉”是人們對海底世界的無限遐想。不過,千米以下的大洋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五彩斑斕,而是到處充斥著未知的風險。怎么保證潛航人員和“蛟龍”號的安全,能夠下得去、上得來,永遠是“蛟龍”號科研團隊不斷攻關的主題。

在設計過程中,讓徐芑南記憶深刻的是海試潛水器的生命支持系統(tǒng)。“在大洋深處,艙內必須保持氧氣、二氧化碳達到一定濃度,同時也要保持艙內擁有正常的艙壓、溫度、濕度,還要保證不能有異味。所以,盡管載人艙容積非常有限,我們仍按相關規(guī)范的要求,在‘蛟龍’號潛水器中裝配了兩套正常氧氣供給系統(tǒng)和一套應急生命維持系統(tǒng),力求萬無一失。” 徐芑南說。

眾所周知,載人潛水器要想在海洋中自由上下,按常規(guī)就必須得有足夠的能量來源,但這無疑會增加潛水器的重量,而增加重量必然會影響整個潛水器的技術指標,怎么辦?

徐芑南最后把寶押在了“深潛器無動力下潛上浮技術”上。“我們在潛水器兩側配備4塊壓載鐵,重量可根據(jù)不同深度與要求調整。在下潛過程中,壓載鐵使?jié)撍骶邆湄摳×,按照一定速度下潛;當潛水器到達設定深度時,可操作拋棄其中2塊壓載鐵,使?jié)撍骰咎幱诹愀×彝顟B(tài),保持在這個深度上實現(xiàn)作業(yè),包括航行、拍照、取樣等;當任務完成,再拋棄另外2塊壓鐵,使?jié)撍骶邆湔×,按照一定的速度上浮,到達水面。”按照這樣的設計,“蛟龍”號載人潛水器最快下潛上浮速度是每分鐘42米,也就是說到達7000米海底大約需要3個小時。

根據(jù)計算,如果到達7000米深度,相當于在手掌大小的面積上承受70噸的壓力,這對潛水器抗壓是一種嚴峻的考驗。“潛水器大部分結構由鈦合金構成,載人艙是由70多毫米厚的鈦合金球殼組成的,才能夠抵擋住這樣巨大的高壓。海試前,我們把每個耐壓部件都放在壓力筒裝置內進行相當于7000米深處海水壓力的強度和密封性能考核。”徐芑南說。

在國家海洋局對外介紹上,“蛟龍”號是被這樣定義的:我國自行設計、自主集成的第一臺深海載人潛水器。從方案設計、初步設計到詳細設計,全部由我國工程技術人員自主完成?傃b聯(lián)調和海上試驗也由我國獨立完成。

相比國際上現(xiàn)有同類作業(yè)型的大深度載人潛水器,徐芑南認為,我們這條“中國龍”除工作深度外,在技術上有三個領先優(yōu)勢。

首先,“蛟龍”號具有先進的近底自動航行功能和懸停定位功能,便于目標搜索和定位,可以在海底自由巡航。其次,它具有高速水聲通信功能,可以將潛水器在水下的語音、圖像、文字等各種信息實時傳輸?shù)侥复,母船的指令也可以實時地傳給潛水器,專家可以現(xiàn)場進行指揮。最后,相比較,“蛟龍”號上的充油銀鋅蓄電池(產(chǎn)品庫 求購 供應)容量是最大的,從而保證了在水下的作業(yè)時間。

經(jīng)過5年多的努力,2007年8月底,曾經(jīng)無數(shù)次在圖紙上、腦海里、夢里見到的潛水器,終于完成了總裝,成型“出爐”了。它長8.2米,寬3米,高3.4米,在空氣中重量不超過23噸。它的外形像一條鯊魚,有著白色圓圓的“身體”、橙色的“頭頂”,身后裝有一個X形穩(wěn)定翼,在X的四個方向各有一個推力器。

“他就像是我的孩子,我看著他一天天成長起來的。”徐芑南說。

總裝完成后開始進行水池試驗。在半年多的時間里,它經(jīng)歷了相當于甲板布放、水面檢查、下潛、巡航、坐底作業(yè)、上浮、甲板回收的全流程調試以及水池內的應急浮標釋放試驗等。2008年3月2日,載人潛水器通過國家海洋局組織的出所檢測確認。從此以后,它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——蛟龍。

見證夢想實現(xiàn),丈量人生深度

親眼見證夢想的實現(xiàn),無疑是最令人激動的事情。

  2009年,“蛟龍”號第一次海試,74歲的徐芑南堅持和大家一同登上“向陽紅9號”。他說:“嚴格來說,總師是必須上潛水器下潛的,大家為了照顧我身體,我已經(jīng)沒有盡責了。”他上船時,隨身花花綠綠的藥品和氧氣機、血壓計等必備器械裝滿了一個拉桿箱,“吃藥就像吃飯一樣”。即便如此,在兩個多月的海試中,徐芑南除了因病不得不上岸休息了10天,剩下的時間都和年輕人一樣,堅守在船上。

在長達兩個月的試驗現(xiàn)場,到處都有徐芑南的身影。他每天到后甲板查看設備、指導工作,到后艙和技術人員交流、談心,分析和探討潛水器的技術細節(jié)問題,回到房間靜下心來對潛水器試驗的每一個步驟進行反復推敲。試驗前、試驗后對關鍵操作崗位人員都要囑咐和詢問,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隱患。每次潛器下水,他從不安穩(wěn)地坐在指揮室里,而是一連幾小時值守在水面控制室,不放過水聲通信傳回來的每一句語音——盡管接連好幾個小時的海試,傳回母船的語音不過十幾句,但他一句也不愿錯過。

徐芑南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和工作熱情感染了每一個參試隊員。他就是潛水器海上試驗的靈魂,有他在,試驗隊員就安心、踏實。在他的帶領下,所有參試人員都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狀態(tài),創(chuàng)造了當時中國載人深潛1109米的紀錄,圓滿完成了試驗任務。

其實,回想這10年來,與他如影隨形的除了“蛟龍”號之外,還有滿身的病痛。他的右眼視網(wǎng)膜已經(jīng)脫落,左眼視力也不好,要走得特別近,才能看清來者是誰,和熟悉的人打招呼全靠辨認輪廓。他幾乎每年都要犯心臟病,成了醫(yī)院的常客。每次住院,醫(yī)生都要求他起碼住兩個星期,但是病一有好轉他就坐不住,經(jīng)常時間不到就“逃”出醫(yī)院……因為他的腦海里裝著的永遠是那條“蛟龍”!

2010年,“蛟龍”號第二次海試,沖擊海底3000米。因為年事已高,身體不適,長途遠航,徐芑南未能上船,但他還是放心不下,仍然選擇冒著酷暑,堅持在三亞基地一個半月,全程參與載人潛水器3000米級海試。

2011年,“蛟龍”號第三次海試,沖擊海底5000米。這一次,他多想能跟船出海,親自為“蛟龍”的潛海值守在甲板上。但是,他那顆帶病的心臟已不允許他再到大洋遠航。他只能守在直播大屏幕前,每天接收船上的同事們電子郵件的信息,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陪伴著自己傾盡心力的“蛟龍”號。

每一次下潛,都為“蛟龍”號帶來一場技術革新。從50米到1000米,從3000米到5000米,正是這一次次海試成功,宣告了我國載人深潛水平步入了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。領先的近底自動航行、懸停定位、高速水聲通信等功能,更是讓這條“中國龍”乘風破浪,遨游深海。

徐芑南說,他是幸運的,“曾經(jīng)以為這輩子這個夢想實現(xiàn)不了了,但現(xiàn)在卻得到了這么好的結果,我無憾了!”

如今,“蛟龍”號又一次起航了,向著7000米深海下潛。這是“蛟龍”號的深度,也是徐芑南精神的深度、人生的深度……